解除合同之法律后果

时间:2020-11-21 15:26:49 合同法规 我要投稿

解除合同之法律后果

  合同的订立生效与合同的解除都涉及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处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您解答!

解除合同之法律后果

  一、处理依据

  合同解除后债权债务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应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履行情况,是指合同解除之后合同的履行状态,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合同性质,是指什么类型的合同,是买卖合同,还是租赁合同或者服务合同。合同性质不同,其处理方式不同。

  二、法律后果

  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

  (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

  (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

  3、赔偿损失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范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

  (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4)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中关于解除合同需要哪些条件

  我国《合同法》对解除合同的限制十分严格,规定只有出现下列情形,才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

  1、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

  2、当事人经协商一致;

  3、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4、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5、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6、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8、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9、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行使解除权的方式:一是通过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二是单方面通知对方解除,但如果对方不同意解除,还要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

【解除合同之法律后果】相关文章:

婚姻无效基本法律后果08-17

分公司日常经营的法律后果08-08

最新复婚注意事项及法律后果201711-03

旅游合同的解除情形与法律后果论文06-18

法律英语之犯罪08-11

企业被吊销后不及时清算的法律后果11-14

法律英语之票据与破产08-11

法律英语之合同和协议08-11

法律英语之权利与侵权08-11

无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后果论文09-30